图文丨金鑫YOYO
来源丨微信公众号@一个符号工作室(ID:One-Symbol)
最近的车圈热闹极了,小米和凯迪拉克无疑是被议论最多的两家。
据小米官方数据,SU7在开售后的27分钟内,大定订单便突破5万;开售24小时已达88898个。这一成绩对于其他同行来说,通常需要半年才能实现。
另一边,则是凯迪拉克博出位的借势营销:在小米汽车发布后不久,凭借一组土味“椰树风”牛皮癣广告,强行占领公众注意力。不仅暗讽“小米”,还不忘自夸一把即将上市的新车型“傲歌”。
自媒体们纷纷表示凯迪拉克这波借势营销太low、是破罐破摔,有损美式豪华车品牌形象。
其实,在比亚迪领跑中国新能源市场的今天,中国汽车品牌已经越来越受到年轻购车者的欢迎,消费者也越来越精明。现在无论是燃油车、豪华车,还是哪国的车,品牌溢价能力都不如以前了。
所以,大家觉得凯迪拉克有损品牌形象,其实还是高估了它。(笑)
高光时期的凯迪拉克停留在上个世纪,英国皇家汽车俱乐部曾永久性地授予凯迪拉克公司“世界标准”的荣誉称号。
二三十年代后,凯迪拉克开始陆续推出更多高端车型,受到了许多名人和政要的青睐,如美国总统、好莱坞明星、欧洲王室等。如此,凯迪拉克才建立了豪华车的定位。
后来把凯迪拉克拉下神坛的,是“洗浴中心”的网络梗。
据说,2017年,高德地图通过大数据分析发布了《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》,报告中根据使用高德地图的各类车主用户的生活习惯和常去地点,公布了各种豪华品牌车主常去的地点。
别的品牌车主去的都是生活圈子,像学校公司商圈等等,发现到了凯迪拉克车主这边,常去的地方只有洗浴推拿场所。
网友打趣:凯迪拉克车主都是洗浴中心VIP,美名曰“浴皇大帝”。
于是乎,凯迪拉克从此被迫戴上一顶“洗浴中心土豪车”的帽子,被反复拿来消遣和调侃,导致这个略显拉垮的“民间定位”也逐渐被认可了。
以至于到现在,它都没能彻底颠覆这一刻板印象。
7年过去了,我们已经无从考证数据报告的真实情况,但可以通过凯迪拉克来验证《定位》里的结论:一旦人们心智中对某个品牌已经定型,想要扭转认知是很难的。
所以我相信这次营销,它反而是顺从了这一定位来实现了出位。毕竟椰树的尿性和洗浴中心的风格也很搭,两者都玩自嘲梗,不端不装才是真性情。
愿意拉下脸来重新定位做营销,总好过不红还喜欢装逼。
中国汽车市场已进入存量博弈,车企年年出新款,如果不能像凯迪拉克一样剑走偏锋,就不可能获得关注。
像小米开个发布会就带来这么大转化效果的品牌和车型,着实不多。
所以哪怕傲歌这款车和海报真的丑哭,你也得承认,这套“视觉锤”丑到人心智里去了。
再说说小米。
这次小米汽车一推出,无论是不是想买车的人,都关注了;那些本来就处于观望状态的潜客们,可能因为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,也狂热地剁手下订了。
这说明什么?难道觉得小米造车能力要比老牌车企更好吗?
恐怕也未必。
我想是很多原因综合导致的:一是小米汽车继续强化了“极致性价比”的品牌定位,让很多买不起保时捷但又“颜值控”的人有了首选;
二是比起消费汽车,人们其实是在消费“雷军”这个超级大符号,人们愿意相信小米汽车的质量,是因为相信雷军的人品和梦想。
消费者的心智都很懒,如果自己的偶像和同类都说好,TA就没有放弃购买的理由。
小米从做手机起家,到做3C品类,再到智能家居等生态链,一直是产品体验与粉丝效应双驱动,雷军本人也被制作成各类表情包,成为小米社区文化的一员。
人们买车就像追星。因此买小米汽车的人也是小米文化的追随者。
在“组装车”的新能源时代,汽车不仅是资产,本身也是一种消费品。只要锚定一类人群去讲故事,都能收获流量和销售转化。
因此可以发现,小米就是在用消费品的营销思路来做汽车:
首先,产品的外观设计是出圈的关键。
关注“成图率”(社交媒体晒图率)就是研究产品的第一步。假设小米汽车的第一款爆品没有让人第一眼产生购买欲,就很难让那波最感性的消费者先冲刺预定量。
沿用保时捷的经典外观,甚至还取了个“米时捷”的强关联昵称,意图明显,是选择了一个不会出错的符号,也是一个超越用户预期的、不会出错的产品与公关战略。
第二,满足粉丝心理需求才能赢得口碑。
小米笃定了目标粉丝的消费痛点:他们总想要用更划算的价格,买到能产生“身份感”的车。只有满足这些超级用户,他们才会愿意自发推荐,再像涟漪一般扩散开。
否则,以小米的品牌势能,如果推出一款没有打动粉丝的车,就一定会招来毁灭性的嘲笑和打击,到那时,再去想如何做好后链路的营销,就无济于事了。
最后,是强调产品功能的与众不同。
哪怕小米所有的功能都非常同质化,也要包装得很有卖点:让它不是爆品也胜似爆品。有大量买单的人群,并不会真的去做详细的对比测评。人们要的只是一个选择你的理由,并不会关心背后的真相。
所以,产品与营销本来就是一体的,不能割裂地看。甚至应该说,做产品之前你就要考虑到营销。
此外,判断一个产品好不好,也要判断它是不是开创了一个新品类。
曾经的椰树和瑞幸的联名就是一款好产品,也是一次好营销。因为它后来在中国开创了“生椰拿铁”这一新品类,到现在还有很多咖啡馆开设了这个类目。
而反观茅台和瑞幸,虽然曾经创造了营销奇迹,但并没有开创新品类,现在反而因为口味不佳,面临卖不出去被倒掉的窘境。
想要生意的长期经营,产品比营销更重要。强势符号的出圈,也许能拉动短期增长,但不代表一定能成就经典。
迎宾绶带也好、牛皮癣广告也好,当这些符号被用滥了之后,就很难再激发用户的新奇感。因为它们分别属于茅台和椰树的记忆,但不属于瑞幸和凯迪拉克。
站在这个角度,我们也需要客观看待小米汽车。作为汽车营销人,也需要用更长的时间去观察:比如,未来这款车系是不是能持续受欢迎,以及小米未来迭代的车型,是不是还能超越它现在的成绩。
我想这可能才是真正考验小米造车和卖车实力的地方。
图文丨金鑫YOYO
来源丨微信公众号@一个符号工作室(ID:One-Symbol)